動態和靜態扭矩的影響因素和分析
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的影響因素和分析
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的影響因素和控制方法
在緊固件擰緊過程中是不是有碰到這樣的問題?
不同連接副上,動態扭矩都是30Nm,但有的連接副靜態扭矩是33Nm或更高(高于動態扭矩),也有的連接副靜態扭矩卻只有26Nm或更低(低于動態扭矩),這是為什么呢?
哪些因素會影響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呢?兩者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?實際應用過程中應如何控制?
今天,我們通過本篇文章給各位老鐵作答疑。
01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的定義
動態扭矩是在擰緊螺栓的過程中用擰緊槍傳感器測量得到的扭矩,是螺栓克服動態摩擦所達到的扭矩。扭矩扳手和動力工具都可以施加動態扭矩。
下圖為某高精度槍的擰緊曲線,曲線的終點即工藝點即為動態扭矩。
靜態扭矩是緊固件被擰緊的螺栓停止后,再繼續沿著擰緊方向克服靜態摩擦所達到的*大扭矩為靜態扭矩。
一般使用的表盤式或數顯式扭矩扳手測量的扭矩值為靜態扭矩。
02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的關系
動態扭矩測量的目的是要保證擰緊過程中的扭矩是合格的。靜態扭矩測量的目的是驗證動態過程是否發生變異,同時確保擰緊后連接件的夾緊力的可靠性。
靜態扭矩應該和動態扭矩一致。但是實際上,二者關系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:靜態摩擦力和彈性衰減。
1.靜態摩檫力的影響
由于存在靜態摩擦力,在檢測的過程中需要額外的扭矩克服靜態摩擦力,讓螺栓動起來。因此,產生了靜態扭矩比動態扭矩要高的趨勢。
在某些情況下,我們會測量到比動態扭矩更高的靜態扭矩。這個并不意味著有更大的夾緊力,而僅僅是靜摩擦力的影響。
2. 彈性衰減的影響
由于靜態扭矩是在擰緊之后進行測量。連接件經過一定的時間后,材料受力會有蠕變和嵌入發生。產生扭矩衰減。彈性衰減使靜態扭矩產生比動態扭矩要偏小的趨勢。
通常情況下,硬連接上靜態扭矩一般大于動態扭矩,如下圖所示,B點(靜態扭矩)的扭矩高于A點(動態扭矩)的扭矩。
而軟連接上動態扭矩一般大于靜態扭矩,如下圖所示,B點(靜態扭矩)的扭矩低于A點(動態扭矩)的扭矩。
對于緊固件的連接方式不同,其作用于聯接副的動態扭矩與靜態扭矩也有所不同。通過典型的硬連接及軟連接緊固件的動靜態扭矩的數據進行比較。
下面我們以一個實際案例看下,軟連接和硬連接中靜態扭矩和動態扭矩的差異。
硬鏈接方式的動靜態扭矩測量10組數據如表1所示。通過計算得出動態均值為91.84N.m,靜態均值為101.39N.m。
表1 某硬連接方式扭矩測量數據
軟連接方式的動靜態扭矩測量10組數據如表2所示。通過計算得出動態均值為90.42N.m,靜態均值為77.78N.m。
由以上兩組對比數據可得出,對于硬連接形式的螺紋副,靜態扭矩要大于動態扭矩,而軟連接形式的螺紋副,靜態扭矩要小于動態扭矩。
表2 某軟連接方式扭矩測量數據
03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的控制應用
一般文件中給定的扭矩標準是動態扭矩,而實際檢驗員用表盤式扭矩扳子檢測到的扭矩為靜態扭矩。動態扭矩與靜態扭矩一般情況下都會存在差異。
為了更好的控制螺栓的扭力,可以對汽車裝配件的螺栓扭矩分兩部分來進行控制,一是擰緊過程中使用動態扭矩控制,二是裝配好的零件用靜態扭矩來監督。這樣能夠更準確真實的反映螺栓的實際扭矩。
表3 動態扭矩測試數據
根據以上數據,計算得出30 組動態扭矩平均值為:98.33N.m,再根據公式計算標準差(Sigma)為0.51,*后根據3 Sigma 原則計算出動態控制規格的上限、下限及目標值。
表3動態扭矩數據收集表的上限值為99.86N.m,下限值為96.82N.m。對上下限平均取整,動態扭矩控制范圍在97N.m~100N.m。
表4 靜態扭矩測試數據
根據以上數據,計算得出30 組靜態扭矩平均值為85.42N.m,再根據公式計算標準差(Sigma)為1.71,*后根據3 Sigma 原則計算出靜態控制規格的上限、下限及目標值。
表4 靜態扭矩數據收集表扭矩的上限值為90.55N.m,下限值為0.29N.m。對上下限平均取整,靜態扭矩控制范圍在80N.m~91N.m。
04影響動態扭矩和靜態扭矩關系的要素
連接件的軟硬
被連接件較軟:如鋁件
緊固件尺寸:直徑小的,螺栓長的偏軟
涂層:特殊涂層材料偏軟
是否有墊片:有些墊片偏軟
溫度影響:鋼鋁連接,不同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同
擰緊設備和擰緊方法
擰緊工具:擰緊設備的誤差
擰緊方法:一步法擰緊和多步法擰緊,角度法擰緊和扭矩法擰緊
扭矩檢測
人員:相同扳手,不同人員測試出來數值是有差異的,測靜態扭矩人員應培訓并持證上崗
檢測工具和方法:工具的差異和方法的差異會影響檢測結果